理解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疾病。當患者因為粘液血便去醫院就診時被告知得了一種叫“潰瘍性結腸炎”的疾病時,很可能他/她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(事實上,大多數人對這種疾病并不熟悉,或只告知為”慢性結腸炎”,其實很多所謂的慢性結腸炎并不是這種病)。
潰瘍性結腸炎當腸壁內層炎癥反應越來越嚴重,并形成潰瘍時,它就失去了從食物殘渣吸收水分的功能。相應地,就會導致糞便越來越松散——換句話說,就是腹瀉。受損的腸粘膜也可導致粘液便。同時,粘膜層的潰瘍也可引起出血,因此產生血便。事實上,持續的失血會導致貧血。
有潰瘍性結腸炎8~10年病史的患者得結腸癌風險較高。他/她應該和他/她的醫生多溝通,定期檢查以預防癌癥的發生并降低風險。除了胃腸道的癥狀,有些患者會有機體其他部位的癥狀,以下是腸外的一些癥狀與體征: 眼睛紅和癢脹;口腔潰瘍;關節腫痛;皮膚腫塊及其他損傷;骨質疏松;腎結石等。
輕度型結腸炎最多見、起病慢、病狀輕、輕度腹瀉,每天少于 4 次,并于便秘交替,便中不含或僅有少量血液粘液無全身癥狀,病變多局限在直腸或乙狀結腸,血況正常。
過敏性結腸炎是以便秘、腹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,即以通便異常和伴發腹痛、脹氣等為主的綜合癥。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運動功能改變,X線和內窺鏡檢查未發現器質性改變。一般認為可能與高級神經功能失調有關,部分病例也可能是變態反應在結腸的表現。過敏性結腸炎是一種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,屬于胃腸功能障礙性疾病,其發病與精神、心理、飲食、環境等因素有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