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面部燒傷導致張口、咀嚼困難的病人給予軟食。對生活不能自理者,要親自喂飯,喂飯時要有足夠耐心,掌握好適當的溫度和速度,不可強迫進食,隨時了解病人對飲食的要求,保護病人的食欲。
為燒傷后的早期變化。輕者水腫,起水泡。燒傷面積大時,體液喪失量大,如果治療不及時會造成血容量迅速減少而發生休克。滲出在36-72小時后停止而開始吸收,消腫。感染是對燒傷病人的嚴重威脅。主要來自創面污染,加上受傷后人體抵抗力降低。細菌在創面上生長、擴散,加重人體組織的損傷。細菌可以隨著體液的吸收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癥或膿毒血癥。
燒傷后病人需要營養飲食補充全身的極大消耗。但燒傷病人由于創傷、疼痛及由此造成的心理負擔,往往食欲不好。在確定病人胃腸功能正常的情況下,鼓勵多進食高蛋白、高維生素、易消化、少刺激的食物,多食水果、蔬菜汁等。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,在不影響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,不強求按比例飲食。少量多餐,一次進食不宜過飽,以免影響消化與吸收。
依燒傷面積和深度分:輕度、中度、重度和特重燒傷四度。臨床上還有小面積燒傷和大面積燒傷之分。凡成人體表面積在15%以下(小兒10%以下) 的Ⅱ度燒傷,包括散在的Ⅲ度燒傷,屬小面積燒傷。燒傷面積超過以上限度,Ⅲ度燒傷大于5%,或頭面部燒傷面積較大者,稱大面積燒傷。
重度燒傷72小時內病人因大量體液丟失,病人口渴明顯,此時要限制病人的飲水量,以免大量飲水造成胃擴張,影響胃功能。如果病人有饑餓感,且有食欲,給少量米湯、豆汁,可滿足病人對飲食的需要,也可中和胃酸,并通過飲食調節病人的情緒。對疑有胃腸出血、休克未糾正、胃腸反應重者禁食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