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癥性破壞性疾病,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。牙周炎具有四大特征,即牙周袋形成、袋壁的炎癥、牙槽骨吸收、牙齒逐漸松動。成人牙周炎約占牙周炎患者的95%,它又分為單純型和復合型,而單純性牙周炎最為常見,是由長期存在的慢性齦炎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而引起,又稱邊緣性牙周炎。
純性牙周炎一般侵犯全口多數牙齒,也有少數患者僅發生于一組牙齒或個別牙?;佳姥乐芷茐某潭扰c其菌斑、牙石的量大多相一致。磨牙區和前牙區較多見,是因該處易堆積菌斑、牙石之故。單純性牙周炎病程進展緩慢,常為交替出現病變活動期和靜止期。本病可于始開青年時期,病史可長達十余年,甚至數十年。病變早期即可出現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,僅表現為牙齦紅腫,刷牙及進食時出血,常被患者忽視,延誤治療,使病情進一步加重。單純性牙周炎除有牙周炎的四大特征外,晚期還可出現牙齒移位;食物嵌塞(由于牙齒松動移位所致);繼發性牙合創傷;牙齦退縮,根面暴露;牙周膿腫;牙周袋溢膿及口臭等癥狀。
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周組織(牙齦、牙周膜和齒槽骨)的疾患,主要包括齦炎及牙周炎。齦炎屬牙周病初期,指發生在牙齦的慢性疾病,發病隱襲、病程緩慢。早期多無自覺癥狀,易被忽視。沒有及時治療,齦炎會惡化而形成牙周炎,那時已是牙周病后期了。有的甚至不能治療而需拔除。所以預防牙周病是非常關切的一個口腔健康問題。
牙菌斑是導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。它由大量細菌及食物殘渣等組成,并緊緊地粘附在牙齒表面或口腔其他軟性組織上,不能單靠漱口或用水沖洗的方法去除。大量牙菌斑聚集,與口腔內的唾液產生鈣化,從而形成一些黃褐色的沉積物,俗稱牙結石(簡稱牙石),當牙石上的牙菌斑與牙齦密切接觸便引起齦炎(牙周病初期),缺乏處理,牙菌斑便逐漸往牙根沉積,開始侵食齒槽骨,形成牙周炎(牙周病后期);最后,當齒槽骨受到相當嚴重的損壞時,牙菌斑已侵食至牙根末端,此時牙齒的地基明顯流失,牙齒便恐怕保不住了。
牙周組織病一般是指廣義的,即泛指發生于牙周組織的各種病理情況,主要包括牙齦病和牙周炎兩大類。狹義的牙周病僅指造成牙周支持組織破壞的牙周炎。牙周組織包括牙齦、牙周韌帶(牙周膜)和牙槽骨、牙骨質。牙骨質雖然屬于牙體組織,但它與牙齦、牙周韌帶和牙槽骨共同構成一個功能系統,將牙齒牢固地附著于牙槽骨,承受咬合功能,并構成口腔粘膜與牙齒硬組織之間良好的封閉狀態,故習慣上將這四種組織合稱為牙周支持組織或附著裝置。